联合国妇女署的工作日常是什么样的?
在这里工作是什么感受?
如何才能加入这个大家庭?
你,是否也对我们的工作充满好奇?
今年春天起,我们将推出一系列人物采访,邀请办公室的同事们分享他们与妇女署的故事,来揭秘联合国妇女署的工作日常,并解答大家的疑问!
在本次专题中,我们将采访不同的群体,他们或是将联合国妇女署作为第一份职业的职场新人,或是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职场精英,或是带着其他领域经验加入的跨界转型者,也或是在这里实习开启新旅程的在校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拥有多元的背景,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对这份工作爱得深沉。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了本次人物系列采访的第一篇,聚焦在这里工作的实习生,请他们分享“在联合国妇女署实习是一种什么体验?” 三位实习生同事们将讲述他们从申请岗位到在妇女署工作的经历、分享他们的感悟和收获,还将为在校学生分享申请联合国实习的经验和建议。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期人物介绍
彭予兴
研究实习生。此前于联合国妇女署拉美与加勒比区域办公室担任编辑实习生。来自江西南昌,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西班牙语系,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硕士二年级。兴趣爱好是观察人类和思考社会问题,热爱摇滚乐、美术馆和大自然。
李炜波
行政实习生。来自四川省绵阳市,本科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现于复旦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硕士一年级。爱好摄影、羽毛球、烹饪。
李晨雨
传播实习生。来自江苏省扬州市,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于清华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硕士一年级。爱好吃饭、睡觉、画画,喜欢各类动植物。
你为什么会选择来联合国妇女署工作?
予兴:因为我很认同联合国“Leave no one behind(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的承诺,也想为推动性别平等做出自己的贡献。身为女性,对于性别平等的关注是我的本能,而对于世界的好奇和担忧又让我必须成为一个行动者,在来妇女署之前我就有参与一些本土的性别公益项目。我很想深入了解我所处的社会,想知道世界另一端的人们如何生活,更想知道自己能为各地的女性和边缘弱势群体做些什么……在联合国这样的国际舞台发挥价值是我的理想,所以我来到了这里!
炜波:我从大三开始接触到了国际组织这一类工作,相比其它工作,国际组织有一种天然的包容、平等和人文关怀的气息。我又特别喜欢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打交道,所以国际组织的多元文化工作环境让我特别向往。同时,我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特别的经历,也让我很愿意在国际组织里参与各种促进性别平等的项目。
所以看到联合国妇女署的这个实习岗位,我马上就申请了。作为我职业计划的第一步,我很愿意来到这样的大平台学习,同时也希望能为性别平等、妇女赋权事业做一点点我力所能及的贡献。
晨雨:其一,我希望寻找一条可以将自己的专业所学、兴趣爱好和个人成长结合的职业道路,此前我从未在国际组织实习过,因此很想来尝试一下;其二,这个岗位无论是传播和运营的工作内容、还是对英语的工作需求,都和我的专业背景非常对口,我觉得来这里工作可以实践专业所学;最重要的是,我对性别研究非常感兴趣,但同时深知自己对这一深刻议题的知识储备尚浅,在做前期准备时,我查阅了妇女署所开展的一些项目,被深深吸引,所以坚信加入妇女署能并提升我对性别问题的认识。因此当我看招聘消息时十分心动,就申请了这个岗位。
你是怎么申请到这份实习的?
予兴:我是通过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筛选、推荐并申请到这份实习。联合国很多驻华机构都和国内高校有合作,可以多多关注自己学校的就业中心。
我也有尝试自己在官网申请联合国实习,需要递交成绩单、简历、cover letter(申请书)等,之后需要通过笔试和面试,笔试一般是考核基础工作能力,比如写邮件、翻译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面试一般是全外语面试,有时会是双语面试(比如我申请拉美区域办实习时就是英西双语面试)。如果想申请国际岗位,一定要多多锻炼自己的外语表达能力,清楚展现自己的motivation(动机)。总之就是,找到让你心动的岗位,勇敢尝试,做好准备。
炜波:我是通过学校的国际组织协会获取信息,申请到这份实习的。但是在这之前的两个多月里,我其实已经投递了40+简历了,最后才拿到这个offer(录用通知)。有一些朋友跟我说“你这已经算好的了”,他们有的人投递了将近100份才拿到实习。
在申请过程中,我把所有的申请按照“组织-岗位”这样的逻辑结构建立了专门的文件,再把cover letter(申请书)、中英文简历、证件证书单独存放。针对每一个岗位,我还会做相关的背调,了解这个组织最近几年做了哪些项目,然后结合岗位描述修改CV(简历)和CL(申请书)。40多份申请下来,再回头看看一开始写的文书,真的会理解为什么人家当初不要我了(因为一开始写得太烂了hhhh),但这种曲折的投递经历也不失为一件好事,能让我看到自己很多的不足,摸清一些规律。
晨雨:和予兴一样,我也是通过学校职业发展中心的微信推送了解到妇女署招收实习生的相关信息。根据岗位要求准备了申请表和简历之后进行了投递,经过学校和妇女署的两次面试后,非常幸运地被录取了。
除了学校渠道,招聘信息一般会在各机构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因此大家可以关注意向单位的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此外,国际组织的官网上会有最详细的招聘信息、工作内容、投递方式,大家也可以积极关注。
你的日常工作是什么样的?
予兴:我的日常工作是对女性相关议题进行研究(比如职场中的性别差距、男性参与性别平等行动、人工智能和社会公正、妇女和气候变化等),也对一些政策文件进行梳理(比如十四五规划、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非合作论坛成果文件等),并协助撰写对外演讲稿和内部项目文件。
炜波:我在团队里面主要负责跟进各项日常事务,包括办公室日常需求、petty cash(小额报销)、procurement(采购)、各种文件翻译和excel表格制作等等。空闲的时候,也会协助项目同事做一些其他的工作。
晨雨:我在传播组的主要工作包括运营妇女署的社交媒体账号、策划和推动重要节日的线上活动、配合同事在社交媒体进行项目宣传推广、撰写新闻稿,以及生产原创发布内容(制作这条推送就是我的工作内容之一)。此外,如果别的项目有需要,也会被抓去帮忙。
你认为在联合国工作需要怎样的技能?
予兴:首先,我觉得是对于联合国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最基本的是了解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妇女署工作尤其需要对性别平等(SDG5)和女性主义知识有了解。
另一方面是一些工作能力,比如:1)外语和沟通能力,这能帮助你与同事和上级有效沟通,高效高质量完成任务;2)快速学习和信息检索能力,这决定你能否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状态,并在这份工作中有持续收获;3)信息整合与写作能力,比如写项目书、报告、演讲稿、新闻稿和翻译;4)对宏观环境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工作中经常需要阅读研究报告、政府文件等,也需要了解经济社会情况和女性生存现状。最后,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要善于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展现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炜波:我认为在联合国工作需要一些世界主义(cosmopolitan)的想法,要把自己放到一个更宏观的视角上看问题,摆脱部分个体的属性限制。但同时,也千万不能把自己当成救世主,这也是人道主义工作的大忌。尽管这些都很基础,但我认为这都是我们得维持的底线。
而谈到具体技能,其实,我也赞成予兴提到的点,尤其是沟通能力,我们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何与同事们沟通去解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我们也需要培养结果导向型思维要去解决问题、落实计划而不是陷在某个落实环节上囹圄不前。
晨雨:我觉得,首先是需要认可联合国妇女署的价值观和工作目标,即实现女性赋权和性别平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热情。其次是要具备不同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例如我所在的传播组需要文稿撰写、图片处理和视频剪辑技能。另外,由于工作中涉及英文材料的阅读和撰写、以及英语交流和汇报,因此需要较好的英语水平。最后是一些普适的品质,比如细心、诚实、守信。
加入联合国妇女署后,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工作经历是什么样的?
予兴:印象最深的是我加入妇女署的第一个工作任务。那是去年11月25日,联合国消除性别暴力“16日行动”的第一天——这是联合国妇女署每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当时我们举办了男性参与消除性别暴力的主题圆桌论坛,我的工作任务是撰写开场发言稿和活动通稿。由于当时刚入职,我也比较紧张,在联合国大楼外写到天黑才回去。最后活动圆满完成,我的工作也受到了肯定。那也是我第一次直观感受到,我的文字是可以被听见和看见的,每一句话的传递都可能对妇女和女孩们有意义。这让我更敢于发出声音,也更审慎地动笔。
炜波:印象最深的是,我要根据《联合国妇女署驻华办公区无障碍设施优化报告》制作一份表格,描述我们妇女署已经为无障碍出行做出了哪些行动和改变。表格我很快完成了,但是整体逻辑做得不好,而且也很不美观,当时觉得做完这个表格就OK了。但是后来我的leader(领导)卫佳姐反复跟我打磨,用各种细节跟我说怎么才能做好一份“看上去不起眼”的工作。在这几次来回修改过程中,我真的感受到大家对这份工作的细致与热情,也更加体会到要完成好一个项目,其中种种细节都需要兼顾的耐心与韧劲。
晨雨:印象最深的是制作2022年妇女节活动(这也是联合国妇女署每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的总结,需要收集妇女节期间我们组开展的所有传播活动的数据,包括微博上妇女署主持的#2022国际妇女节#、#与她共创绿色未来#等话题的用户参与情况、妇女署发布微博的转赞评参指标、相关活动媒体曝光度以及其他传播数据。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最开始我以为工作量不大,但后来返工了很多次,期间我的supervisor(直属领导)也教了我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例如联合国机构的正确缩写方式、数据变化的恰当表达,也纠正了我英文表达中很多不好的习惯,例如句子太过冗长、重点模糊等等,我也从中感受到了这份工作对于“仔细”和“准确”的高要求。
在这份工作中,你觉得自己学到了什么?
对你最大的改变和影响是什么?
予兴:让我坚信世界会变得更好,也看见自己的更多可能性。在这份工作中,我学会在短时间进行信息数据收集与整合,学会从宏观政治经济角度看待妇女议题,也了解到推动多边合作达成和项目落地需要经过哪些步骤和努力。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我的改变,那就是我感觉自己被赋能(empower)了。我依然被广阔的世界吸引,但我不再自我否定或自觉渺小,不再因为自己的理想主义而感到内疚和无力,我开始肯定自己为更平等、更公正的社会付出的努力,尽管它们产生的改变仍然微小,但我会一直在推动性别平等的道路上走下去。
炜波:作为男性,我在这里最大的收获就是对“性别平等”有了更深的认识,准备面试过程中,我阅读了很多妇女署的文件,我也才意识到原来气候变化带来的种种次生问题也会影响性别平等。跟大家相处之后,我也能从很多方面感受到女性特有的一种力量和魅力。
晨雨:首先是提升了知识水平。在写作中,我时常犯一些马虎的错误,感谢我的supervisor(直属领导),不断耐心纠正我,并认真告诉我写作写作简明扼要、细致准确的重要性。同时,工作时阅读的资料也加深了我对于性别不平等问题的理解。
其次是开阔了眼界,让我看到了自己未来新的可能。通过与同事们打交道,我了解到将项目从策划到落到实处的过程,也见识到国际组织的运作机制。妇女署是一个多元化、有活力的大家庭,同事们知道我对未来的困惑,慷慨地给出了很多建议,我从和大家的交谈中受益匪浅。
最后,我认识了我的supervisor,她超厉害!集自律、冷静、温和于一体,是一位我很钦佩的、专业素质极高的女性!非常期待之后做到关于她的推送!
对于推动性别平等,你还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予兴:性别平等应是一份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事业。基于性别的歧视和暴力真实存在,让我们对她人的境遇多一些关切,在言辞激烈的争论中多一分互相理解。不要囿于话语对立,不要想象彼此为敌,而是要看见具体的人,走进真实的故事,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炜波:换位思考很重要,把某些女性独有的特征剔除之后,让男性身处那样的环境和遭遇里是否会感受到性别暴力,把某些“道理”转换成我们的感受,才能让每个人意识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所以,有一些朋友或者长辈问我,你一个男生为什么要去妇女署工作啊?答案就是我所说的那样,推动性别平等应该是每个人的事情,解开女性社会枷锁的同时,也释放男性沉重的社会压力。
晨雨:我认同两位同事说的,性别平等是一项人人参与的事业。我觉得在个人层面,大家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勇敢地反对性别偏见:小到生活中避免带有性别偏见的语言表达,大到目击性别歧视、性别暴力行为时,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制止或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