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光
周恩来、徐向前、蒋介石、廖仲恺等人生前,都曾对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蒋先云高度赞扬:
周恩来说:“蒋先云是军校中的高材生”,“是个将才 ”、“奇才”;
徐向前说:“蒋先云是我的良师益友,他……太优秀、太出色了!”
蒋介石说:“蒋先云是我‘最得意的门生’”,“黄埔军校这些龙虎之士,只有蒋先云才能指挥”;
廖仲恺说:“蒋先云当属‘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
之所以如此,照蒋先云当年同学的话说,是“蒋先云犹如恒星一般,无论身在何处都不减其光辉,他是天然的领袖,好像天生就是人中龙凤。”
(一)湘南骄子
蒋先云又名湘耘,别号巫山,1902年生于湖南新田县大坪塘乡一个普通人家。由于父逝家贫,他很小就开始跟着母亲放牛、捡柴、打猪草……饱尝了生活的艰辛。11岁时,母亲向亲朋借钱,把他送进了本村的保合小学读书。他深知学费来之不易,所以特别用功学习,加上才思敏捷,各门功课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老师们认为他“秉赋聪颖”而深为器重,待4年学业期满,让他跨过高小而直接报考设在衡阳的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结果他如愿以偿,被三师破格录取。
在三师,有一次老师以“月”字为题,要学生造句联对。蒋先云联想到当时的社会腐败没落和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挥笔写下了“残月西斜,漫洒人间;日出东方,大地红遍”16个字。国文老师一看,啧啧赞赏不已,当即批语:“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含义深厚,超脱异常。传阅 。”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两年后,又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蒋先云与其同学夏明翰等深受革命浪潮的影响,也在衡阳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的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首先,他带头在三师发起组织“学友互助会”,团结新田、宜章等地的进步同学,创办《嶷麓警钟》,自任主编;建立文化书社分社,开设书报贩卖部,大量销售《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向导》等革命刊物;成立“湘南学生联合会”,被推选为联合会第一届总干事,发动和组织了湘南25个县的爱国学生罢课、游行,到街头演讲,散发传单;亲自起草反对卖国的“二十一条”宣言,倡行抵制日货。随后,又以毛泽东创建的新民学会为榜样,发起组织了革命的“心社”。
蒋先云还充分利用一些纪念日开展大规模宣传活动。如在袁世凯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五·九”那一天,他在国耻纪念群众大会上,亲自登台作了《怎样洗雪我们的国耻》的动人报告。听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他也从而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1921年,毛泽东参加党的“一大”回到长沙后,得知蒋先云的出色表现,立即赶往衡阳,听取他的汇报,并决定以衡阳三师为革命学生活动的基地。同年10月,蒋先云与夏明翰、蒋啸青等6人一同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湘南地区第一批共产党员。
(二)工运首领
1922年,20岁的蒋先云在三师刚刚毕业,就被党组织派遣到安源,和李立三、刘少奇一起从事工人运动,被人并称“安源工运的三根撑门柱”。他们通过开办工人夜校、成立工人俱乐部,很快就把矿工们组织起来,由李立三任俱乐部主任,蒋先云任文书股长。随后,他们发动17000多路矿工人举行了震惊全国的大罢工,迫使对方答应了工人提出的13条要求,取得了罢工斗争的巨大胜利。
在并肩战斗中,李立三鉴于蒋先云天资超群,才干出众,又相貌英武,特地把他介绍给自己的胞妹李祗欣,希望他们比翼双飞。2年后,蒋先云和共产党员李祗欣喜结良缘。
1922年秋,蒋先云受中共湘区委员会指派,从安源到常宁水口山矿开展工人运动。在他的精心策划下,当年11月就公开成立了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接着,中共水口山党支部成立。蒋先云担任支部书记兼俱乐部主任。12月,经他深入细致地做工作,发动了3000水口山地区矿工大罢工,并坚持斗争达23天之久。
在斗争中,工人俱乐部曾选出“十代表”“百代表”,而以蒋先云为罢工全权代表,直接同矿主开展面对面谈判。反动矿局先是以500两白银收买凶手,企图行刺蒋先云;继而又以伪军营部的名义张贴布告,悬赏捉拿蒋先云。然而,蒋先云在广大工人群众的保护下,每次都转危为安。最后,反动矿局感到无计可施,才不得不答应工人提出的18条要求,工人赢得了胜利!对此,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的邓中夏曾高度评价说:“水口山铅锌矿罢工,其雄壮不亚于安源路矿!”
1923年1月,孙中山公开确立联俄联共政策,并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开始改组国民党。次年1月,又开始仿效苏俄红军经验,建立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的黄埔军官学校。军校由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凯任党代表,依靠国共两党的地方组织,招收革命的军官和青年。毛泽东、夏曦等人鉴于蒋先云在学运、工运中表现突出,介绍他参加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的招生考试。
(三)“三杰”之首
黄埔军校的考试要求非常严格,报考者要经过初试、复试、总考试三关,先在全国19个省区进行初试,然后到上海、重庆等地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到广州参加总考试。总考试包括国文、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择优选出正取生350名,备取生100名。蒋先云在1200多名参加总考试的考生中,以名列第一的成绩当选“正取生”,被编入学生第一队。
第一期学生于1924年5月入学上课,6月16日参加开学典礼。学生们除了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还学习三民主义浅说、中国国民革命运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中国农民运动、中国职工运动、军队政治工作等课程。蒋先云从入学开始,一直到毕业,每次考试都是门门第一,创造了黄埔军校历史上一项“后无来者”的奇迹。在校期间,他还潜心钻研古今兵法,“学术两科,冠于全校”。这在中外军校史上,只有美国的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创下的纪录才可与之比肩。
按照国共两党合作的决策,在军校里是要求师生们一律参加国民党的。由于蒋先云进校前已经参加共产党,便遵照学校的决定也参加了国民党,从而成了跨党党员。蒋先云还和来自各地的共产党人一起成立了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由中共粤区委员会委任他为第一任书记,直接受军委书记周恩来领导。蒋先云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加强组织建设,从数百名在校学生中发展了80多名共产党员,诸如周士第、徐向前、张际春、王尔琢、左权等等,可谓人才荟萃。
当时,黄埔一期学生在校的学习和训练,采用政治与军事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实行边学习边打仗的快速培训方法。在开学不久,一期学生就走出课堂,参加平定商团的战斗。蒋先云凭其大智大勇,在战斗中赢得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1924年11月,蒋先云以同期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成为第一个被蒋介石提名留校的学生,被分配到由周恩来任主任的政治部担任秘书。
1925年1月,蒋先云又与李之龙、贺衷寒等人联络校内两党青年及驻守南粤各地的湘、粤、滇、桂军中的青年,发起成立了“青年军人代表会”,号召会员们团结起来,“救国救民救自己!”“打倒封建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广州地区的两党革命军人与青年纷纷参加,会员迅速发展到2000余人。蒋先云审时度势,又在廖仲恺、周恩来的帮助下将“青年军人代表会”更名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其宗旨是“联合军人,挽救时局”。在代表大会上,大家公推蒋先云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即主席)。很多有志青年军人都把“青年军人联合会”作为他们革命精神的寄托,会员也由当初的2000多人迅速发展到20000多人,活动范围由黄埔军校延展到在广东的军队和滇、桂、湘所设的军校,进而遍及全国,成为一代青年军人中大部分走革命道路的导航站。
根据学习成绩、社交能力和战斗中的表现,师生们将一期学员中的佼佼者蒋先云、陈赓、贺衷寒并称为“黄埔三杰”,蒋先云名列“三杰”之首。
蒋先云的横溢才华和卓越能力,不但令周恩来分外赏识,也深受蒋介石的青睐。从此,他成了国共两党都倚重的骄子,师生敬重的宠儿,一面扬威军校内外的旗帜。
(四)东征英雄
黄埔军校是个统一的战斗整体,平时在课堂上教学是师生,战时开赴前线是官兵,校长就是司令。
1925年初,盘踞在惠州的叛军头子陈炯明自任“救粤军总司令”,准备率部进犯广州。广州政府遂发布总动员令,开始了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
这次东征的主力,是黄埔军校学生军和粤军。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任东征军总司令,蒋介石兼任东征军参谋长,周恩来兼任东征军政治部主任。蒋先云先是担任蒋介石的秘书,继而被委任为东征军教导团一营二连党代表。
东征军于2月上旬进抵淡水城郊, 15日进占淡水。在校军扶梯爬墙攻城时,国民党员蔡光举最先中弹倒地。正在蒋介石身边的蒋先云主动请缨,冒着枪林弹雨,飞奔到蔡光举身边,就地为他扶侍治伤。这是黄埔东征军两党成员之间第一次舍命相救的实例,蒋先云也由此获得师生们的一致赞扬。
正当东征军节节胜利,愈战愈勇,突然后方告急:原来,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阴谋叛乱,霸占广州。校军被迫撤离东江,回师平乱。蒋先云奉命担任营长,率领先遣部队冲在最前面。一到广州,他又统领城区工人武装纠察队、郊区农民军,抢占了城东广九车站。接着,他亲自端着冲锋枪,高喊着:“同志们,冲啊!”的口号,率领工农兵大队人马,冲倒滇桂军设置的铁丝网,占领了滇军总指挥部,为打倒滇桂军阀立下了大功。
当年10月,国民革命军举行了讨伐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蒋介石亲任东征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蒋先云任东征军第三师第七团党代表。这一次,东征军在攻打陈炯明老巢——“天险惠州”时连连受挫,久攻不下。蒋先云闻讯,立即在第七团组织了以“青军会”会员为骨干的敢死队,直插城西的小西门和南门城边,用云梯强行登城。据校史记载:是日蒋先云一手举着盒子枪,一手握着指挥刀,带着所属敢死队,与守城敌军开展肉搏战。战斗中,他身上多处受伤,血流不止,但他仍坚持指挥,直至第七团首先攻进惠州城。
惠州之战,亲临前线指挥战斗的蒋介石目睹了蒋先云出生入死、浴血杀敌的一幕,对他更加喜爱。战斗刚结束,蒋介石就迎上去,抚摸着蒋先云伤痕累累的身体,动情地说:“昔日赵子龙,一身都是胆;今日蒋先云,满身都是伤!”并称他 “青年军人的楷模”。
(五)北伐名将
1926年春,广州国民政府应广大工农群众和爱国人士的迫切要求,决定出师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7月,黄埔师生从广州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饮马长江,连克长沙、武汉、南昌、南京、上海、福州而雄踞祖国东南各省,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数10万大军而扬威天下,也使黄埔军校的声威达到了最高峰。
在北伐战争中,蒋先云先是担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机要秘书,“北伐文告,多出其手”;接着改任补充第五团团长,授陆军少将军衔。
此间,为了攻占孙传芳老巢南昌,北伐军经历了最艰辛的“三进两出”的恶战。有一次,蒋介石亲临前线督阵,遭敌包围,危在旦夕;蒋先云孤军迎敌,冒死掩护了蒋介石脱险。蒋先启在其《先云史略》一文中也就此写道:“是时蒋介石亲临南昌前线督战,但遇到孙传芳大军突然包围了战地指挥部,蒋介石陷入重围而危于旦夕之中。只因侍从秘书蒋先云从容应敌,情急智生,首先自己孤军拒敌 ,然后指示警卫团掩护总司令安全脱险”。也正因此,蒋先云在这次“救蒋”战斗中赢得“突破重围,火线救主”的殊荣,蒋介石更是“爱之如手足”。
1927年1月,蒋介石以北伐军得胜将军的威风,率司令部军政要员从南昌乘军舰到武汉视察,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廖仲恺夫人何香凝与进驻武汉的国共两党要员都前来码头迎候。蒋介石在鸣放礼炮101响声中徐步登岸;蒋先云则身佩指挥刀率军乐队为前导,指引司令部大队人马接受沿途30万市民的夹道欢迎,真可谓盛况无前,荣耀至极。从此,总司令与秘书被人私下称为“老蒋和小蒋”,其亲密关系广传天下。
(六)两党桥梁
早在军校开学不久,一些国民党右派就开始搬弄是非,制造两党不和。对此,蒋先云总是依照周恩来的指示,及时予以揭露和批评,极力维护两党合作。
如教授部主任王柏龄,仗着自己是蒋介石的心腹,竟利用权势对“青年军人联合会”处处刁难。他还唆使右派学生秘密监视和偷听左派学生开会,窃取共产党人文件。蒋先云忍无可忍,向蒋介石当面告发,迫使蒋介石把王柏龄叫来,狠狠地骂了一顿。
为对抗以蒋先云为首的青年军人联合会,王柏龄还拉拢贺衷寒等人纠集一批右派学生,成立了孙文主义学会,由贺衷寒为会长。从此,军校揭开了分裂的序幕:青军会与孙学会分别利用其《中国军人》与《国民革命》等会刊,各自撰文对骂。你说我 “赤化”;我说你 “反动”。文斗不足,武斗随上,在学生宿舍、课堂、餐厅乃至社会公共场所,两派动手动脚的事时有发生。据教官李侠公回忆:还曾有两会成员在大佛寺内开会,双方论争而拔枪相向,行将火拼! 亏得熊雄主任及时赶到,才把一场流血事件制止了。
面对师生的互相倾轧和纷争愈演愈烈,蒋介石和周恩来总是派蒋先云去处理。据一期学生郭一予回忆:周恩来带着蒋先云在潮汕前线期间,获悉后方两派师生吵闹不息,急派蒋先云回校调解。蒋先云遵行“顾全大局、团结对敌”原则,劝勉同学们各守本分,才把矛盾纷争暂时平息了。
蒋介石为调解两派纠纷,依靠蒋先云处理的事例也很多。
据载,第二次东征刚结束,竟有巡夜哨兵在惠州城头为两派论争而酿成流血事件。蒋介石闻讯,在汕头连夜召见蒋先云,要他前去“调和内部事务,解决校内国共两党之间的问题。”
在北伐期间,蒋介石驻军南昌后,留守后方的师生内讧还在发展。蒋介石又派蒋先云从南昌回校会见有关人员,并发表了着名的《在“纪念周”中的演说》,反复劝勉师生们“不要各自拿出主意与主张而引起纠纷,要一致地听从校长主持”,“要无条件地团结起来,努力于国民革命”……可谓苦口婆心,无以复加。
在北伐军节节胜利之际,革命阵营内部的分歧已达到公开化。
蒋先云又依靠蒋介石和周恩来的器重和信赖,利用他们二人既矛盾又合作的关系,充当双方使者,频频奔走于广州、汕头、南昌和武汉之间,在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革命派与顽固派之间沟通误会,调和矛盾,消除内斗,求谋团结。
另据当年身在党中央的张国焘回忆,蒋先云既向中央和张国焘强调同蒋介石合作的重要性,也奉劝蒋介石继续实行联俄联共的政策、切实与共产党人真诚合作。
可见,蒋先云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了国共两党合作与交往的桥梁,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七)讨蒋斗士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这使蒋先云看清了蒋介石的真实面目,开始谴责蒋介石的卑鄙行为。
也就在那一天,蒋介石在广州召开军事干部会议,宣布军队中不能有跨党分子,国民党员不许加入共产党,已加入的,退出共产党方可留在军队;共产党员必须从第一军中退出。但出其意料,宣布后竟冷场很久。蒋介石无奈,便将目光投向了蒋先云,并连声问道:“有谁退出共产党?有谁退出共产党?”他满以为蒋先云会带头表态迎合他,哪想到话音刚落,蒋先云竟“腾”地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永做共产党员!现在我郑重声明:退出国民党!”说完,拂袖而去。接着,又有青年军人站出来,声明退出国民党,申请加入共产党,说完也离开了会场。据统计,会后第一军中跟随蒋先云宣布退出国民党的就有250多人,而宣布退出共产党的只有39人!
尽管蒋先云的所作所为令蒋介石震惊和失望,但为了能够笼络他,蒋介石在公众场合不但没有谴责他,反而对之礼遇有加。他还曾满怀期望地对蒋先云说:“巫山啊,人各有志,我决不勉强。但听我一句忠告,以你的才干,只要退出共产党,可以先任中将教育长……”蒋先云没等他把话说完,就表示:“学生当初投笔从戎,绝非为当官发财。我官可以不做,命不可不革。脱离共产党,我做不到。”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二蒋彻底恩断义绝。蒋先云在南昌北伐军总司令部挂冠而别,秘密潜回武汉中央驻地。
返抵武汉后,蒋先云受推为黄埔军校各期学生的讨蒋大会主席。到会的党政军各界人民团体40多个,计30多万人,在武昌阅马厂广场举行声讨大会,由蒋先云和中央党部代表高语罕、国民政府代表彭泽民和总政治代表李鹤林等登台演说,历述蒋介石种种反共反革命罪行 。大会还通过了《反蒋宣传大纲》、《告(黄埔军校)各期全体同学书》等文告,出版《讨蒋特刊》,高呼:“昔日校长,今日校贼!”“蒋贼不除,世无天日!”
此后,蒋先云又担任起黄埔各期学生讨蒋委员会监察委员,同蒋介石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
(八)烈火真金
面对千夫所指、万众唾骂,蒋介石哪会善罢甘休?他经过一番冥思苦想,想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离间之计:从他和蒋先云诸多合影中,精心挑选出几张显得最为亲密的,让人在报纸上刊登出来,企图断其后路,逼其归附自己。
这一损招,还真起作用:不少人看到照片上的二蒋亲密无间,开始大加议论。有的说:蒋先云过去投靠蒋介石是为了升官发财,回归共产党是伪装革命;有的说:蒋先云忠于革命是假,忘恩负义是真……当时的中共党内也有一些领导人中了奸计,如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张国焘,就叫嚷着不能相信蒋先云,甚至对人说“他要不去投靠蒋介石,我不姓张。”张国焘还专门派人对蒋先云进行审查,这使生性耿直的蒋先云感到委屈和心寒。他虽然再三向组织和一些说怪话的人解释、申辩,但无济于事,从此陷入痛苦之中。
祸不单行,偏偏在此期间,蒋先云之妻李祗欣病故于武昌红十字医院。这对蒋先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据蒋先云在黄埔军校时的同窗好友孙天放及属下黄伟斌等人的记述:蒋先云经常显得怅惘若失,不时表现出苦闷、失望、心神不定。虽经孙天放、黄伟斌等人多次劝慰,但他总感到疙瘩难解。于是,他决定请缨北伐,到河南对奉军作战,以在战场上表明心迹。
随后,蒋先云投入到第二次北伐战争,被任命为第11军26师77团团长兼党代表,于5月7日进至临颍一带。
5月28日,北伐军和奉军在临颍爆发了异常激烈的战斗。当时敌众我寡,战场形势对北伐军极为不利。蒋先云见状,主动要求从右翼出击。随后,他带领全团战士急行军,连夜赶到逍遥镇,向各营营长作了战斗部署。8时整,蒋先云身先士卒,策马飞向敌阵。不幸的是,他在连天炮火中接连三次负伤:第一次,左脚中弹,他带伤跨马,手举军刀,率队冲锋;第二次,炮伤其马,人马倒地,他爬起来再战,并高呼 “冲锋!冲锋!向前杀去!”第三次,弹片炸断皮带,穿入腹腔,流血不止,但仍呼喊着追击敌人!……待他的属下赶来救护时,他已气绝!
蒋先云牺牲10天后,即6月8日,中共中央在武昌为他举行了追悼大会。武汉国民政府要员、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及各界人士6万余人参加了追悼会。周恩来主持追悼会并发表沉痛讲话,恽代英致悼词,号召“同志们,踏着蒋先云的道路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