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华
今年的春天好像来得特别早,一进三月,气温就上去了,风调雨顺的,花儿草儿们也早早地探出头,伸了伸懒腰。土地润泽了,慢慢地发青了,河边的柳树更是积极,小叶子还没成形呢,就先染上了嫩黄的颜色,细细的枝条垂下来,远远望去,如纱似烟,柳丝儿有意无意地任性摇摆,仿佛迎接着灿烂的春光。
这天气真让人在家里宅不住。朋友说,明城墙遗址公园的梅花都开了,可好看呢!看着她们发回来的照片,心里痒痒的。去!不含糊!
这明城墙是明清北京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老北京的象征。五百多年了,历尽沧桑。建国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墙大都被拆除了,崇文门至东南城角楼一段是现存最长的一段,全长1540米。2000年前后,北京市政府对这里进行了修缮、设计、规划,建成了明城墙遗址公园。由西向东依次形成“老树明墙”“残垣漫步”“古楼新韵”等景区。特别是2003年开始引进栽种梅花以来,这里就成了北京着名的梅花观赏区了。据说,公园共种植了50多个品种的近千株梅花,是北京栽培梅花数量最多的地方。每年梅花盛开的时候,这里就会举办梅花节,那时这里也就成了摄影家的乐园。
如今交通很方便,老年人坐公交又不花钱。但是为了快捷,我和老伴儿选择了坐地铁,5号线到崇文门,不用倒车。从地铁东北口出来,映入眼帘的就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各色鲜花。过了马路就是公园的最西头,一眼看见那座粉色的牌楼,告诉人们这里正在举办第12届梅花节。
踏着青砖石子小路,徜徉在两边的各色梅花树下,闻着阵阵清香,真有步入仙境的感觉。梅花有粉色的、白色的,也有红色的、黄色的,各式各样的品种就像盛装的模特美女,款款走来,让人目不暇接。仔细看,树桩上都挂着小牌子,分别写着这棵树上的花属于什么科什么属,生长地以及花型特色等等,一时也记不全,好像宫粉最多,是观赏型花梅,开花繁密,花色淡红,尤其难得的是能散出较为浓郁的清香。还有什么绿萼、朱砂、红梅等等。这些花有的复瓣甚至重瓣,有的花萼是紫色的,有的小枝是绿色的,有的小枝是深红色的……千变万化,美不胜收。朱砂梅和红梅虽然都是红色,但又有区别:朱砂梅的枝条颜色是乌红色的,红梅的枝条上面是绿色或带灰色的。还有一种叫美人梅的,看牌子上是这么写着,可是并没有开花,花骨朵也还小,我想既然叫美人梅,那一定是最漂亮美好的,看来好的东西要留到最后了,这次无缘得见喽!那些花树,从树形上说,我看到三种,一种是直立的,树干不高,枝杈分开,花色大都是粉红的,而且花朵很密很稠。第二种是枝条自然下垂或斜垂,花有红、粉、白色,叫作照水梅,这种梅树带着一种柔媚,引人遐思。第三种枝条扭曲,是在我将要离开公园时看到的,许多人在拍照,看看简介,叫龙游梅,花不算大,也很稠,在虬劲蜿蜒的枝杈上,像是一条花龙在游弋,且又伴着阵阵幽香,真叫人魂不守舍。在花丛里浏览,时不时的就成了摄影爱好者们的挡路人了,这些人扛着“长枪短炮”,各种摄影器材,寻找着最佳的位置,有时能静守半天,一点不怕费功夫,这些搞摄影的人们啊,眼里只有景致,没有时间。好像受到了感染,我也举着手机,对着一只正在花蕊里忙乎的蜜蜂,拍了半天,终于拍下了它的英姿。
听人说,最东头的城楼里还有盆花展,觉着累了,走过长条形的公园中部还是往回返了,留点遗憾也就留点念想,也就一定会有下次。
如果光是赏花,那还不是这里的特色。这里是古城墙遗址啊!陪伴着梅树一路的是费尽心力、物力、财力整旧如旧修缮起来的残垣断壁和那些粗砺壮大枝干挺拔的老树。我背靠在青灰色的城墙上,看满目花海,看湛蓝天空,看远处高耸入云的中国尊,感受着古朴与艳丽的交相辉映、历史与现实的相互碰撞,一种沧桑感油然而生,顷刻间又有无限的感慨,甚至莫名的激动起来。让老伴儿拍下了我与城墙的合影。说到历史,这公园里,绿草茵茵、繁花似锦当中,还有一处遗迹:京奉铁路信号所,建在京奉铁路遗址轨道旁边。看介绍,这遗迹绝大部分保留着原貌呢,陪伴着年年开放的梅花,无言地诉说着人世间的巨变。
我漫步在花丛中,看着花想着花。从古到今,这梅花都是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化身。在梅花的身上,人们赋予了太多太多的寓意。文人墨客讴歌梅花的诗歌数不胜数:“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功力”、“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最有名的莫过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但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了。
就这样边走边看边想着,耳边忽然响起了“我爱你,中国”的歌声:“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
让我们赏梅花、爱梅花、学习梅花吧,让梅花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不畏艰险、奋力拼搏,去创造伟大的事业,去争取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