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365提款需要多久_26365_365bet开户网址社会保障部举行2022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365提款需要多久_26365_365bet开户网址社会保障部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的情况,发布一季度工作进展。
卢爱红:各位媒体记者,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365提款需要多久_26365_365bet开户网址社会保障部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首先,向大家介绍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多次就稳就业保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作出重要指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公开发表。这篇文章,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刻阐明了社会保障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系统回答了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365提款需要多久_26365_365bet开户网址社会保障部党组在多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工作重要论述基础上,组织专题学习研讨,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同时,印发通知,对全国365提款需要多久_26365_365bet开户网址社会保障系统抓好学习贯彻落实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持续组织开展学习讨论,强调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强大动力,以更积极的状态、更扎实的作风,认真抓好社会保障各项重点工作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一批关键性标志性的改革举措落地实施,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从7.88亿人、1.52亿人、1.9亿人,增加到今年3月底的10.3亿人、2.3亿人和2.8亿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截至3月底,基本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7.18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统筹城乡的五级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社保事务就近办、线上办、快速办更加方便快捷。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3.55亿人,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超过5.36亿人,“一卡通”应用范围持续拓展。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利条件。之所以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社会保障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提出了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目标。365提款需要多久_26365_365bet开户网址社会保障部门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将从政治高度来认识、谋划和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重大改革任务落实到位,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增强基金保障能力,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健全基金监管体系,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和优质服务水平。
一季度,365提款需要多久_26365_365bet开户网址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28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26%。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基金运行总体平稳。人才队伍建设、劳动关系协调、行风建设等工作持续推进。具体的工作进展情况和一季度“最缺工”职业排行相关材料,已上传到人社部网站上,大家可以进一步查询了解。
今天,我们邀请365提款需要多久_26365_365bet开户网址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先生、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刘康先生、失业保险司司长桂桢女士、信息中心主任宋京燕女士参加发布会,并就一季度有关工作情况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非常受大家关注,人社部今年年初组织开展了“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请问,目前该活动进展情况怎么样?接下来还有哪些举措促进高校毕业就业?
陈勇嘉:感谢您的提问。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就业关系到他们的价值实现,寄托着万千家庭的幸福,关系国家高质量发展。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新高,在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促进就业的任务更重。为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促进他们顺利就业,今年3月-6月,我们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动员各地人社部门、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力量,主动将服务向前延伸,通过政策宣传、招聘服务、就业指导、创业服务、职业培训、困难帮扶“六进校园”,满足毕业生多层次、精准化的服务需求。
活动启动以来,各地立足本地实际,结合疫情防控,积极创新举措,低风险地区及时对接高校,举办校园招聘会、政策宣讲会、职业测评、技能观摩、创业扶持等面对面活动。受疫情影响地区,及时将服务调整到线上,组织开展云招聘、直播带岗、指导公开课等不见面服务。对因疫情封闭、毕业生暂未返校的,也做好工作准备,一旦解封及时将服务送到毕业生的身边。一个多月来,各地共组织各类活动1万余场,提供岗位信息近500万个,服务毕业生近600万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毕业生不同时段的求职需求,与有关部门一起发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重点有四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加力渠道拓展。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支持政策,推进政策落实打包快办,加快政策兑现,引导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城乡基层就业,稳定扩大国有企业招聘,稳定事业单位、基层项目招聘招募,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同时,针对疫情影响,指导各地调整优化公共部门考试招录的时间安排,为毕业生求职留出时间窗口。
二是加力岗位推送。继续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将岗位信息、指导培训、创业扶持等服务送到毕业生身边。同时,接续开展城市联合招聘、民营企业招聘等活动,提早启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应对疫情影响线上线下大规模推送岗位,扩大社会参与面,推出更多有特色的行业专场招聘。
三是加力见习培训。深入推进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针对毕业生工作经验积累的需要,募集一批高质量的见习岗位,推出一批国家级见习示范单位,提升毕业生实践能力。同时,针对毕业生职业发展的需要,积极组织参加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培训质量,拓展新职业培训,支持毕业生实现技能就业。
四是加力困难帮扶。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早做好信息衔接,做实帮扶台账,畅通各类登记求助渠道,及时跟进提供实名制服务。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就业援助,优先提供服务,优先推荐岗位。对长期失业青年,及时纳入就业失业管理服务,加强实践引导和分类帮扶,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
总之,人社部门将尽最大努力,创造积极条件,助力毕业生到各领域施展才华、建功立业。谢谢。
新华社记者:近年来,失业保险在支持企业稳岗、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等方面出台了许多政策。请问今年还将采取哪些措施,释放哪些政策红利?
桂桢:谢谢您的提问。失业保险兼具社保和就业双重属性,也具有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三重功能。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要求,今年,失业保险继续实施一系列阶段性、组合式稳就业保民生政策,进一步加大援企稳岗、技能提升、兜底保障力度,积极助力“六稳”、“六保”。支持举措具体为“降、缓、返、补、扩”五个方面:
一是降,即延续降低费率。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再延续实施一年,政策执行到2023年4月30日。
二是缓,即加大缓缴社保费力度。在前期对餐饮、零售、旅游3个特困行业企业,阶段性实施缓缴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政策的基础上,将行业实施范围扩展至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行业,将缓缴险种范围扩展至养老保险。其中,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3个月,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1年,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三是返,即提高稳岗返还标准。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一定比例失业保险费。倾斜支持中小微企业,明确返还比例从60%最高提至90%;对没有对公账户的小微企业,可将资金直接返还至当地税务部门提供的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账户。
四是补,即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补助力度。在继续实施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发放职业培训补贴、继续放宽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的基础上,将技能提升补贴受益范围拓展至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同时,新增两项阶段性政策,向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允许基金结余较多的统筹地区提取4%左右的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用于职业技能培训。
五是扩,即延续实施扩围政策。在持续做好失业保险金、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农民工一次性生活补助等常规性保生活待遇发放工作的基础上,延续执行失业保险保障阶段性扩围政策,今年底前继续向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向参保失业农民工发放临时生活补助。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财政、税务等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指导,优化服务,推动失业保险各项惠企利民政策尽快落地见效。谢谢。
央视财经记者:这两年,开展特级技师评聘拓宽了技能人才的发展通道。请问,今年是否还有畅通技能人才晋升发展通道的措施?
刘康: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技能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待遇水平,增强其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等有关文件要求,我部近日制定出台《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
意见出台的背景是:2013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我们分批取消了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同时,由通过向社会公开遴选的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主要分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等级,在推动技能人才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但技能等级(岗位)设置仍不健全,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在纵向晋升上存在“天花板”问题、职业技能水平与使用待遇不能有效结合等问题依然突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缺乏,这些都不能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为此,我部总结地方和行业企业在高技能人才设置相应技能等级(岗位)的基础上,于2021年开展特级技师评聘试点。在总结特级技师评聘试点经验基础上,我们研究制定了《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健全技能岗位等级设置,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企业根据技术技能发展水平等情况,结合实际,在现有职业技能等级设置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或调整技能等级。对设有高级技师的职业(工种),可在其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技术职务(岗位),在初级工之下补设学徒工,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
二是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内涵。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相衔接、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相适应,并与使用相结合、与待遇相匹配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这表明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不仅是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更是兼顾培训、使用、待遇等在内的技能人才制度。
三是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目前实施的由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等级构成的技能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工资薪酬联系不够紧密,技能水平在工资薪酬中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和反映。意见明确,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引导用人单位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制度,将职业技能等级作为技能人才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突出技能人才实际贡献,通过在工资结构中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工资单元,或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设置单独的技能津贴等方式,合理确定技能人才工资水平,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各地各行业企业稳妥有序推动政策落实落地,主要考虑是:在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的评聘中,要严格标准条件和程序,不搞高级技师普遍晋升。特级技师评聘工作要在工程技术领域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范围。首席技师原则上从特级技师中产生,在特级技师评聘的基础上先行试点、逐步推开。谢谢。
总台央视记者:请问一季度就业形势如何?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政策举措?
陈勇嘉: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影响持续,对就业造成了一定压力,但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就业局势总体保持基本稳定。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8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6%;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尽管就业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就业局势继续保持总体稳定,依然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的首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显效,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减负稳岗扩就业各项措施深入实施,重点群体帮扶和就业服务力度不断加大,都将有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努力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
一是全力支持企业稳定扩大就业。落实失业保险支持稳岗和培训系列举措,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对部分特困行业实行社会保险费阶段性缓缴政策,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继续实施企业吸纳重点群体补贴政策,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稳定扩大企业吸纳就业规模。
二是全力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加强创业培训和服务,落实担保贷款、创业补贴、场地支持等政策,开展“中国创翼”大赛系列活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推进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加强零工市场建设,优化灵活就业招聘服务,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三是全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聚焦困难问题,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城乡基层岗位募集计划,接续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和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扎实做好服务保障。稳定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加强地区间劳务协作和信息对接,推进劳务品牌建设,实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大型安置区就业帮扶行动。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健全就业援助机制,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
四是全力开展系列招聘活动。延长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提前启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提高劳动力市场热度。畅通信息发布、简历匹配、远程面试等线上服务,稳妥有序举办线下招聘会,促进供需匹配。
五是全力优化服务培训。完善企业用工服务保障机制,助力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努力缓解“招工难”问题,畅通就业服务和政策申领在线办理,推广“打包办”、不见面办,增强劳动者获得感。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瞄准市场需求,大规模开展重点群体、重点行业专项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谢谢。
工人日报记者:我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超过13.55亿人,请问,社保卡“一卡通”通了哪些功能?作为持卡人,用卡可以享受到哪些便利服务?
宋京燕:谢谢您的提问。社保卡是国家在民生服务方面的基础性载体,包括实体、电子两种形态,由群众自主选用。群众可以在线下持实体社保卡办事,也可以通过手机中的电子社保卡扫码办事或者线上办事。特别是近几年推出的电子社保卡,已成为群众享受就业、社保等“跨省通办”“一网通办”服务的首选平台。
近年来,我部遵循“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的原则,按照出生、就业、失业、流动、退休等为主线,推进全业务进卡、线上线下用卡、全生命周期用卡,不断拓展居民服务“一卡通”功能,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更可靠、更充分的民生保障。
一是出生。通过“出生一件事”服务,实现了新生儿社保卡申领与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等一链办理。通过部门联动和全国协作,提供了社保卡“立等可取”的快速申领、实体和电子社保卡的同步申领、“跨省通办”的线上申领等服务方式,让“人生第一站”即可享有社保卡服务。
二是就业。依托电子社保卡提供“就业在线”一站式招聘求职服务,求职者可以实时查询并申请全国范围类职介机构发布的招聘岗位。各地推进就业创业证与社保卡“证卡合一”,实现持社保卡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享受人才服务“一卡通办”,让求职创业从“线下”到“线上”、从“海量查询”到“智能匹配”,使就业更便捷、创业有保障。
三是培训。全国所有地市已开通电子社保卡职业培训券功能,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可以领用职业培训券,选择并享受相关的职业技能实名培训服务。同时,劳动者可以通过电子社保卡查询本人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
四是失业。电子社保卡提供了全国范围内的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待遇申领服务,失业人员足不出户通过电子社保卡完成身份核验,即可申领失业保险金或者失业补助金。各地人社部门的待遇审核实现联网“快办”,待遇发放到本人社保卡银行账户,实现全程不见面服务和精准及时发放。
五是参保。群众可以通过电子社保卡查询本人在各地参保形成的社保权益记录单,也可申请办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业务,不用打印参保缴费凭证或是两地跑腿,即可实现“全程网办”。养老金、工伤保险待遇等都可通过社保卡银行账户领取。同时各地依托社保卡,积极探索社保服务“自助办”“网上办”“手机办”。
六是养老。群众可以通过电子社保卡“刷脸”方式进行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同时,我们通过开展交通出行、生存状态、服刑等跨部门数据比对,利用大数据实现“无感认证”,确保及时领取养老金。电子社保卡还开通了“长辈版”和“亲情服务”,方便老年人认证操作。各地积极推进社保卡与健康码关联,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也可以使用社保卡完成健康状态查询和来访登记。
除上述六方面外,社保卡在就医购药、惠民惠农、智慧城市等方面不断拓展服务。目前,实体社保卡全面支持各地就医购药,电子社保卡就医购药正在积极推进。31个省份的部分地市已通过社保卡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25个省份的部分地市实现社保卡乘坐城市公共交通。30个省份的部分地市实现凭社保卡借阅图书,进入博物馆和公园景区等。此外,各地同步推进社保卡加载老年人、残疾人服务,发放助学补助,办理公积金等功能。
下一步,我部将推动社保卡“一卡通”拓展至更多居民服务领域,结合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的推进,提供社保缴费查询、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等更多“一网通办”服务,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社保卡这张小卡片,让群众办事更便捷,让政府信息更透明。
经济日报记者:关于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前不久,人社部推出了技工院校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请问它和以往培养方案比有什么优势?怎么推进落实?谢谢。
刘康:谢谢您对技工教育的关注。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技工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重要内容。技工教育的显着特征就是职业性,最有效的培养模式就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推进工学一体化就是要着力实现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这样的“三个转变”,加快培养既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又具有较强就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这一培养模式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主要推进方式是校企合作共建,探索组建区域性、行业性等多类型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发挥专家作用,落实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场地、教师队伍建设五个“一体化”工作任务,并且在职业技能培训中采用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不断扩大覆盖面。
我们将按照“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主线,以评价标准为指引,分阶段稳步推进”的原则,深入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百千万的目标,也就是要建设100个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专业,1000所技工院校参与实施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培训10000名工学一体化教师,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谢谢。
卢爱红: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