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河外村村委会主任,吴丛贵见证了村里这几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4年,河外村成立了水稻种植专业社,实现了育苗、栽种、收割、包装加工一体化生产,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新路。“从贫穷落后到脱贫致富,再到快速发展,村里变化太大了!”吴丛贵说。
河外村是玉溪市实施人才扶贫行动计划的受益村之一。
“我们充分发挥人社部门的职能优势,通过实施就业扶贫、人才扶贫、社保扶贫,提高贫困地区村民的就业能力,扶持他们因地制宜创业,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将短期脱困和稳定脱贫有效结合起来,取得了积极成效。”玉溪市人社局局长袁平说。
方向明 施策准
河外村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村,98%以上的村民是彝族。这里有着种水稻的传统,但由于耕种条件落后、交通不便等多种原因,水稻产量和质量不高,村民的收入很低。
在玉溪市,像河外村这样的村庄还有很多。
如何帮助这些村屯找到脱贫致富的新路径?如何建立起推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在玉溪市的探寻中,人才扶贫行动计划应运而生。
“我们结合全市9个贫困乡镇、75个建档立卡贫困行政村、1100个贫困自然村实际,坚持人才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汇聚、力量向基层集中,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实施了人才扶贫行动计划。”玉溪市人社局副局长张秦说。
2014年,杨绍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在河外村挂牌。这位农业专家是玉溪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才技术扶贫。“我们在河外村推行生态种植,专注于种植有机大米和绿色大米。”杨绍聪说。
玉溪市人才扶贫行动计划包括组织一批市委联系专家智力帮扶、组织一批医疗卫生人才定向帮扶、整合一批专技人才定向帮扶、回引一批优秀人才带动致富等11项举措,旨在实现贫困地区人才总量大幅度增长、人才质量稳步提高、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大幅提升,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有力有效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人员胡红云,是玉溪市在实施这一行动计划中引进的一位人才。“玉溪市高度重视脱贫工作。能通过所学为贫困群众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我觉得很有意义。”胡红云说。
2017年,玉溪市开展“专家大篷车”暨“百日脱贫攻坚”活动,组织农技、林业、畜牧等领域和技师学院的专家深入贫困地区,为当地产业发展“诊断把脉”;邀请有关专家到拉祜族聚居区开展技能培训,采用“田头讲座、田头诊断、田头示范”的形式,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强技能 促就业
2017年11月7日,帮扶贫困村民的厨师培训班在玉溪市西河村开班。
54岁的李建文一大早就赶来上课。“政府把培训班办到了家门口,免费教技能,真的很为贫困群众着想。”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实操和考试,李建文和59名村民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这下我找工作不发愁了,家里脱贫有希望了!”李建文说。
2017年,玉溪市大力推进技能扶贫,1-10月共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19.21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培训2.05万人次。
“我们建立了培训需求台账,采取菜单式+订单式相结合的方式分类实施精准培训,多次组织开展电焊工、厨师、果树工等工种技能培训,把技能培训班办到村组,为转移就业创造条件。”张秦说。
2017年,玉溪市整合扶贫、人社、住建、工信、农业等部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技能脱贫千校行动”“精准脱贫百日攻坚劳动力转移就业专项行动”等多项活动,做好以17个贫困行政村为重点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帮助贫困人员实现脱贫。
兜底线 稳民心
2017年12月3日,记者一走进玉溪市医保局,就被这里紧张繁忙的氛围感染。
“我们既要确保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又要确保贫困群众享受到医保待遇,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有效防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玉溪市医保局局长杨益昌说。
玉溪市医保机构实行各级联动,查缺补漏,准确核对参保人员信息,实施数据动态管理,优化参保流程,简化办事程序,确保贫困人员及时、便捷参保。同时,玉溪市积极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倾斜的政策。
玉溪市医保局副局长金荣芳说,未来玉溪市将探索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和医疗费用兜底保障机制,全力兜住民生底线。
“2017年,我市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00%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列入重点,年初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和措施,按时间进度抓好落实,同时加强对县区的督促指导。”张秦说。玉溪市建立起市、县、乡三级定期汇报制度和参保销号管理制度,实行参保人员动态管理,确保符合参保条件人员及时参保,不重不漏。(记者 王宝杰 通讯员 许泽强 史骁达 方翔)